但使前辈英灵在 化作细雨润玉川
但使前辈英灵在 化作细雨润玉川
市关工委主任 高传芝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个踏青远足、亲近自然、维护新生的仪式,也是人们缅怀先贤、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人们都要虔诚以祭,借以寄托哀思,抒发感恩之情。在清明这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我们更加缅怀那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更加怀念那些为解放济源、建设济源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们。
济源是革命老区,济源党组织86年的奋斗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济源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从济源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到第一个晋豫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从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到王屋山战略枢纽的形成;从第一支地方抗日武装的组建,到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逐鹿中原,到南下建政、开辟新区。众多的革命先烈同济源老区人民一道,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循着这些先烈的光辉足迹,回溯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我们不能不从中领略到先辈们“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烈,不能不感受到共产党人志若磐石、气若风云、不避刀斧、慷慨赴难的浩然正气,也不难感悟出正义必胜、邪恶必败、廉洁兴邦、腐败亡国的社会发展规律。
学习先烈,继承遗志,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心向党,跟党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只有具有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赶走日本侵略者,打挎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只有具有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高高飘扬。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济源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玉川大地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到跻身河南十八地市之列的战略跨越。因此,我们要在今年开展的“学先烈、心向党、爱祖国、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和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先烈,继承遗志,就是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努力践行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也是对现代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爱国,就是要胸怀爱国之心,常存报国之志。要胸怀乡土、国土、版图,情系父老、乡亲、民族,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的来讲,这次开展的“学先烈、心向党、爱祖国、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就是突出信仰信念这样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教育活动是一个整体,理想信念是方向,是人生的坐标;道德品质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社会实践是亲身体验、行动表现。
现在大家都喜欢谈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人生观。理想、信仰、信念,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摆在全社会面前。现在与同学们谈理想信念,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是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这个话题已显得多元,显得更趋功利化,当然这种讨论也具有特别意义。我们学党史、学先烈的同时,不能不重新从雷锋精神中找到启示。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重提学雷锋?向雷锋学什么?怎样学雷锋?
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活动已经延续了整整半个世纪,今天为什么还要重提雷锋精神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深刻的话题。大家知道,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雷锋精神,具体说来学习雷锋精神是人民的期待、人民的呼声,是当前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总体上讲,今天人们的思想道德有很大提升,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包括一些领域的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暴露出的一些道德事件。人的生命价值及其大小是根据市场的“有用性”来衡量的,认为幸福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和占有物质性的东西。但是,一味追求和占有这些东西,就会使人无视人生的精神维度和精神内容,使人成为一个物质膨胀的精神侏儒。最能体现社会正气的,也最能代表当今人们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还是雷锋精神。认识和学习雷锋精神,我们首先要把着眼点引向信仰信念。当我们真正读懂革命先烈和雷锋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动因及其产生的社会作用,也便找到了精神支点和动力之源。
人是不能缺少信仰信念的。只因有了信仰,才拥有了价值坐标,才找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信仰?信仰不是个体的人生目标或生活目标,而是集团或民族的精神大厦。雷锋精神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和灵魂,既是对信仰特质的印证,同时也是对信仰作用的揭示。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单个的人,一旦拥有雷锋那样对信仰的坚守,一种巨大的力量便产生出来。从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到,有无数革命者为信仰献出宝贵生命,他们像殉道者一样,前仆后继,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和价值特征。价值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价值,另一种却是道义价值。功利价值重要,但存在有限性,道义价值却是无限的。一个社会总是以功利价值评价人和事,就很难把一个民族引向高尚。从功利价值上讲,一个企业家百万、千万捐献,一定比以捡破烂为生、同时抚养几个弃儿的效用或功利价值大,但从道义价值上衡量,后者不仅不输于前者,而且远大于前者。只看功利而弱化道义,结果只能扼杀平民的道德行为。真正的善并不表现于金钱的付出数量,而是表现于方方面面,一个微笑,一句关爱,只要源自灵魂,都是善,都具有感染力。雷锋精神凸显的恰是道义价值,于是,就由有限化为无限,同时让普通人从中认识到自己善行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歌声响起,人人熟悉。学雷锋运动能在各个时期都紧扣主旋律,呈现出多样的政治主题和道德要求,雷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雷锋精神是一种全人类都需要的“大爱”。雷锋的全部言行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为了爱。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变革,一直在不停变换主题,雷锋精神的定义,就是一种奉献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其核心是共产主义精神。雷锋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雷锋精神之所以仍然是人民心中的丰碑,是因为他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心态健康充满阳光的人,一个愿意活出生命价值“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更美好”的人……这些简单的“好”,既契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下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无奈中每个中国人的情感诉求。
我们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雷锋有生之年,所做出的都是人人皆可为的小事,也正是小事更容易让普通人弄清价值坐标,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做人、修身、养性,是人生的必修课。其实,举手投足、言谈神态之中,都有着对雷锋精神的取舍。正如我们欣慰的看到的那样,在我们济源,涌现出的“红衣女”、“爱心白菜”、“让彩霞飞”、“神秘爱心包裹”等感人瞬间,还有“愚公家乡好少年”等,就是雷锋精神中“奉献与大爱”在现实中的最好反映。规律表明,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和境界,并不要求必须向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能够创造惊天地泣鬼神之伟业者毕竟有限,更多的人是平凡的,如果你做出的更多的是小事,并且执着持久,也便蕴含和折射出伟大的情愫。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学习革命传统,讨论雷锋精神,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要真正担负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既当裁判员,更当运动员,既当评论家,更当实践者。从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看,我们并不缺少对道德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而是缺少身体力行。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先烈,学雷锋,就是要弄清,我们希望的社会美好,并非上天赐予,也不能只靠道德楷模独立支撑,必须仰仗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对于教育之“道”,中国有着深远且连续的思考和实践。教育更重要的功能是点燃,点燃对美好高尚事物的热爱,点燃奋发向上的动力,点燃追求真理的激情。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教育不是要培养明哲保身的人,而是要培养能够铁肩担道义者。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语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崇高教育目标的精炼表达。教育之“道”,清晰而永恒,且易深入人心。鲁迅说:“爱,是教育最不可或缺,然而又是最缺少的。”爱需要一个丰富而精致的人性做原始的背景。爱父母,爱同学,爱邻人,爱大自然和小动物,这些人性中最基本的情感必须首先成为教育的主题。对于一个成长的心灵来说,人性的提升和善恶的分辨,先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取,先于其它五花八门的功利目标的实现。在塑造一个有道德的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比如“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文章,就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也正是它们的生命力所在。“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人不学,不知义”,还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讲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试想,一个连做人的基本准则都达不到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对家庭、国家、天下人尽责任呢?看来,我们确实应当从传统的智慧中多汲取一些宝贵的财富。就像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人,总要有信念,有热忱,有责任感,热爱生活和他人及勤恳工作的最本质的一面。
“学雷锋精神,做愚公家乡好少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见诸行动。2009年、2012年市里两次评选出的“愚公家乡好少年”,就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就是我们生动的思想道德教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接好革命先辈传下来的接力棒,把他们开创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就要以先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榜样,注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长知识、增才干,陶冶情操,有意识地锻炼培养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真本领。
清明节里祭忠魂,先烈豪气耀昆仑。但使前辈英灵在,化作细雨润玉川。今天,中华民族的富强之梦已经翘首可待,人们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全社会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精神力量,当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真正融入民族的心灵深处、血液之中时,一个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摘自:2013年清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