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著名战役战斗

来源:
时间:2015-09-29 09:3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著名战役战斗

  

    1、大店河伏击战

  1938年6月,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在王屋大店河附近伏击了日军一个旅团的辎重部队,炸毁了大店河桥和日军的两辆汽车,粉碎了日军从风陵渡过河,南犯中原的企图。

  2、茶坊阻击战

  1938年8月,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配合国民党38军17师赵寿山部在邵原茶坊一带阻击日军一支骑兵部队,经过激战,粉碎了日军西进垣曲的企图。

  3、西阳河之战

  1936年6月到7月,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统一指挥下,国民革命军部队在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配合下,在晋南垣曲县蒲掌乡南羊圈阻击日军西进,并将日军包围在南羊圈至西阳河一带。之后,中国军队不断进攻,但因内部协调不一,久战不下,痛失歼敌良机,最后被迫撤出战斗。

  4、封门口阻击战

  1938年2月,日军占领济源县城后继续西犯。为确保总部及大部队转移,国民党29军胡文郁团殿后阻击日军。经过一天激战,撤出战斗。此役共毙伤日军700余人,敌骑100多匹。

  5、济源县城攻坚战

  1938年4月10日,国民革命军91军166师496旅991、992团官兵3000余人由黄河南岸渡河后直指济源县城。当夜,991团300余人攻入济源县城,因后续部队未能跟上,城内官兵与敌血战三天三夜后全部壮烈牺牲。

  6、中条山战役

  1941年5月7日,日军集中10万兵力以“中间穿透”和四面包围的战术向中条山地区进犯。8日,国民党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济源县城再次沦陷。在全线溃退的形势下,第一战区长官部命令第9军“以主力于封门口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隘,日军势在必夺。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至27日,国民革命军中条山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地区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均沦陷。

  7、尚庄保卫战

  1941年12月,驻沁阳日军带一个中队及伪军一个大队,夜袭尚庄,妄图消灭大河里自卫团。在大河里各村自卫团联防下,日军败退。此役共打死日军27人、伪军5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8、第一次豫北战役

  1944 年 4 月, 日军向河南大举进攻, 国民党军丧师失地, 向南溃退。为了开辟豫北和豫西抗日根据地,中共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 6 月初在济源阎和村成立了中共豫北工作委员会,发动了第一次豫北战役。在济源、王屋两县抗日武装的配合下,经过4个月的战斗, 共消灭伪军 1200 余人, 解放了东起坡头镇, 西至垣曲城附近, 北起王屋山, 南至黄河的大片土地和 10 万以上人口,新建了济源、王屋两个县的 6 个区政权, 扩大了两县实际控制区,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9、第二次豫北战役

  1945年 4 月,根据党中央“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部署,太岳军区发动了第二次豫北战役。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攻克伪军据点 40 余处, 歼灭伪军 2800 人,伪军投诚和反正1700 余人,控制了除济、沁、孟三座县城及冶戌等日伪据点以外的广大乡村,掌握了黄河沿岸70余公里的渡口,打通了与豫西解放区的联系,使太岳区与太行区在道清路以南连成一片。

  10、济孟战役

  为保卫解放区,豫北军民发起自卫反击。1946年8月3日,在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的指挥下,太行、太岳区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7个团的兵力,在济源、孟县、王屋三县民兵的配合下,发起了济孟战役。经过5昼夜激战,共攻克50多个村镇,俘敌749人,毙伤694人,并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11、平息红枪会暴乱

  1946年10月,济源、王屋两县结合部发生了大规模了红枪会暴乱。5天之内,胁迫参加暴乱群众5000余人,占领村庄130多个,王屋三区、济源七区政权被破坏殆尽。从10月21日到28日,济源、王屋两县地方武装和太岳四分区部队全力平叛,共击溃暴徒3000多人,毙200余人,俘400余人。

  12、收复济源县城

  1946年11月28日,太岳部队从济源城西南攻入济源县城。12月3日,为避敌锋芒,太岳部队主动撤离县城。12月8日,太岳部队回师济源。14日,太岳四分区独立一团、独立二团和太行军区某团包围了济源县城,经3小时激战,解放济源县城。

  13、陈谢大军强渡黄河

  1947年7月,为配合刘邓大军中原突破、挺进大别山,中央决定由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8月22日夜,太岳兵团突击部队在地方艄工、水手、民兵的协助下,经过一夜激战,突破了东自关阳,西至芮村总长30公里的国民党部队防线,胜利越过黄河天险。26日,主力部队渡过黄河,至9月19日,部队、民工和弹药、被服等军用物资全部渡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