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推动党史育人工作健康发展

来源:《新济源》2013年第10期
时间:2015-01-29 15:36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推动党史育人工作健康发展

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张新武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并且指出:“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任务。”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在党史育人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真正使资政育人作用发挥得更直接、更有效,推动各项事业健康科学发展。

一、创新党史育人教材,奠定党史育人基础

开展党史育人工作,党史教材是基础。因此,要做好党史育人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编纂好党史教材。

一是创新党史编研思路。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不断拓展党史研究的新领域,使党史工作从狭隘的史料研究中解脱出来,重点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使资政育人作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要努力探求将丰富的党史资料转化为资源优势的途径,通过不断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编纂出不同题材、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党史精品书籍,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近年来,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深入挖掘党史资源,积极征编党史资料,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济源历史》(第一、二卷)、《济源党史资料丛书》(一、二、三集)、《红色印记》(上、下集)、《济源革命遗址纵览》等多部党史著作,既填补了党史研究工作空白,又为党史育人工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书籍资料。

二是创新党史编纂体例。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要不断改进党史撰写方法,在增强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上下工夫,努力推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知识普及性读物,增强党史育人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以来,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纂了《中共济源历史教育读本》,采取叙述与故事相结合的编纂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阅读一个个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去认识党、了解党,从而激发爱党、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党的伟大事业,努力去奋斗、去奉献。

三是创新党史编研机制。长期以来,在党史资料征集和编研工作中,党史部门往往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展工作,造成资料征集工作缓慢、编研工作滞后以及一些党史编研成果缺乏针对性、服务性和实用性。党史部门必须打破一家“办史”的旧模式,走“开门办史”、积聚社会力量为党史研究工作服务的道路。比如,可以采取建立党史资料征编网络的做法,在市域内镇、街道和市直主要部门,建立党史资料征编联系点,依靠各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力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全面、更及时地完成某一研究课题的资料征集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赢得时间。也可以探索走联合开发的道路,在一些大专院校、研究单位聘请“精兵强将”,与党史部门的同志联合开展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攻关,使党史编研成果能够及时转化,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党史育人方法,提升党史育人效果

党史部门不仅要编纂好党史书籍,还要积极开展党史知识宣传教育,推动党史育人工作深入开展。要针对不同对象,积极创新方法、拓宽渠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党史育人效果。

一是普及党史课堂教育。要把党史教育与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在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时,开设党史课程,增加党史教育内容;举办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培训班时,必须进行党史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党史知识。要坚持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各单位党组织在组织党员学习时,也要注重加强党史知识的学习教育,使党的光辉历史更加深入人心,使党员干部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开展党史网络教育。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环境下,互联网成了最有效的宣传平台,尤其是在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方面,网络有着其他媒介难以企及的优越性。党史部门要主动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新需要,积极筹备建立党史网站,实施党史知识上网工程,将中央、省、市的重要党史知识,尤其是我市的党组织发展历程、重大史实、重要革命历史遗址、纪念地、重要党史书籍等传输到网络上,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和了解党史开启一个新的窗口,为党史资政育人工作开辟一块新的宣传教育平台,进一步扩大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增强党史育人的实际效果。

三是加强党史场馆教育。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英勇的济源人民在党旗的指引下,不畏列强,奋起抗争,救亡图存,在济源大地上,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例如黄背坪起义、沁济暴动、抗日苏区杜八联等。为纪念这些革命历史事件、传承革命精神,我市先后建立了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杜八联革命纪念馆、晋豫边革命纪念馆等,这些都是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充分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及广大青少年学习党的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直观的平台。

四是搞好党史节庆日教育。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是纪念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利时机。各级党组织和党史部门要围绕这些重大节庆纪念日,通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等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党史、更深地热爱党史、更好地传承党史,立志继承光大优良革命传统, 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近年来,市委党史研究室在每年的清明节前,都要编印《清明报》,向各单位和中小学生发放;在“七一”前,通过撰写发表纪念文章等形式,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创新党史育人格局,形成党史育人合力

党史育人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协调从事党史工作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开展党史育人工作的合力,推动党史育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工委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把党史学习纳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经常性创先争优活动之中,推进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知识的常态化、经常化、长效化,强化对基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史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世世永葆。

二是加强与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等单位的联系沟通。不断创新青少年学生党史知识学习教育的制度机制,完善学习教育的措施办法,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使他们接受入脑入耳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植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信念的“根”,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是加强与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面上的宣传引导,策划编辑播发一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党史宣传内容,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在全市人民群众中营造学习党史知识、了解党的历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凝聚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强大合力,为我市率先建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