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进程

来源:《新时期济源党史专题资料选编》
时间:2014-04-09 16:49

济源市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进程

 

尘埃落定转移重心谋发展改革开放初期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也随之转移到宣传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和宣传经济建设上来。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几年里,济源县委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群众宣传教育,做好干部群众思想上的重点转移工作,着重宣传了五个问题:一是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的伟大意义;二是必须把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搞上去;三是要很好地解决遗留问题,保持一个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四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五是健全党内外的民主生活,加强法制建设。同时狠抓了解决遗留问题,进一步发展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更加广泛深入地调动一切建设“四化”的积极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宣传改革开放政策是宣传部门的重要任务。这段时间,济源县在国内新闻通讯报道主要做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宣传经济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开放的重大意义、济源县改革开放各条战线的好经验好成绩;另一方面,着重做好对台宣传工作,利用家信、图片、家乡消息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统一祖国大业,宣传家乡的变化,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贡献。通过宣传部门有力的宣传,正确引导和抒发了海外亲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紧紧围绕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辅导和交流心得相结合,宣传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广大干部进行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形势和政策教育、党风党纪教育、理想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领导科学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断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建立了报告员、辅导员、宣传员制度,全县共有报告员308 人,辅导员1084 人,宣传员12321 人,初步形成了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网。1984 年,中共中央出台了1 号文件,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于同年召开,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经济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宣传贯彻这些重要文件及会议精神成为济源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县委宣传部通过挖掘推广典型、组织宣讲等方式,在全县开展宣传工作。同年,为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济源县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掌握全县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对广大青年职工进行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的政治热情。

精神文明建设初见成效。1982 2 2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规定每年3 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济源县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文明礼貌月活动领导小组,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为中心的“五讲四美”活动,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五好家庭、五好社员、五好职工等活动为基本形式和基本内容,同时配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济源县精神文明建设。狠抓村规民约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了“月回顾、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检查评比制度,同时,县直机关、学校、厂矿、商店也建立了工作守则、文明公约、校规、店规等,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具体化、制度化。

《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普及村规民约,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一稿,对济源的做法进行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1983年,在全县开展“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向先进学习”的三优一学习竞赛,全年共评出文明村124 个,文明单位169 个,五好家庭4108 个,五好个人19021 个,十月份,济源县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文明村座谈会。

深化改革宣传工作见成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1986 年—1990 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在物质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的更好发展准备条件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全县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努力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着力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七五”计划、第四批整党工作。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第二批整党单位在整党后出现的新变化,促进整党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逐渐好转;紧紧抓住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这个中心环节,围绕市委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城乡一体经济的总体设想、从严治党、依法治市三大任务,努力推行宣传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改进和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动员全市干部群众为实现市委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舆论宣传实现了新突破。紧密结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济源县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和典型,有力地宣传了济源,提升了济源的知名度。特别是1987 年,全年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采用稿件835 篇,其中省级以上报刊选用的343 篇稿件中有258 篇是反映改革内容的,为济源县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形势教育有了新进展。一是有力地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二是认真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学习十三大精神,在会议召开前、召开中、召开后,都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做好了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全面宣传,特别是推广了检察院、黄金冶炼厂、公安局、坡头供销社、纺织品公司等单位做法,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开展。结合改革十年来的巨大成就以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普遍关心的问题,编印了宣讲提纲和形势教育参考材料,并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在中王村、冶炼厂、玻璃总厂、一中四个单位搞试点,积极推动形势政策教育的开展。

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成效。狠抓文明单位、文明村建设,广泛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全县城乡广泛开展了禁止赌博、反对封建迷信和婚丧事大操大办的活动,在焦作市文明城市检查验收中,济源被评为文明县城。

1988 年,济源县改市宣传有声有色。济源县改市,这是济源历史上的新里程碑,是济源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为组织宣传好济源人民的喜庆活动,努力扩大济源知名度,编印了《济源建市宣传提纲》;印制了《济源画页》和《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小册子;举办了反映济源改革和建设成就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和济源工业品展览;拍摄了反映济源面貌的录像《希望之星》。

宣传队伍经受了考验。1989 年,济源市委宣传部门在急难险要的重大事件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锻炼成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队伍。在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的斗争中,宣传部门党员干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措施,深入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调查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反应,重点做好济源籍大中专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决策信息,效果良好。暴乱平息后,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认真开展了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主题,以学习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和十三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进一步统一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邓小平同志“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思想政治工作太差”的指示精神,本着“深入实际,摸准问题,对症下药”的指导思想,起草了我市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经济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思想政治工作。

风云际会巩固思想搞创业20世纪90年代

20 世纪90 年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针对这种形势,济源市委宣传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调动一切手段,区分不同层次,把反“和平演变”教育作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市人民对国际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及其严重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反颠覆、反渗透、反演变的自觉性,在思想上筑起了钢铁长城。

要最终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济源市在1991 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市宣传工作会议,强调把宣传工作的重点真正转移到经济宣传的轨道上来,要求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多为全市经济建设排忧解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根据会议要求,市委宣传部在加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力度的同时,将新闻报道向经济工作倾斜,积极总结宣传全市经济建设中的新成就、新经验,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起用。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研究新办法,探索新路子。在农村,初步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内容,评星挂牌为形式,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为保证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在企业,实行思想政治工作千分制考核,举办企业政工干部培训班,效果良好。199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0 周年,济源市委宣传部以学习党史、加强党建、密切党群关系为重点,开展了庆七一党的基本知识电视大赛、济源党史展览、党建理论研讨会、文艺晚会等系列纪念活动。本年度,济源市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黄金冶炼厂、济源电厂、济源开关厂等三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青多村、西轵城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1992 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深入宣传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和十四大精神,突出抓了党的思想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突出加强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宣传,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宣传市委、市政府调整后的“八五”计划,对全市600 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强化“经济”意识。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在90 年代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这一年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十四大精神上来。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紧紧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大局,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市委宣传部下大力气抓了《邓小平文选》和党的十三届三

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五大会议精神等知识的学习,每年指导全市各级党组织举办“邓小平理论在济源的实践”等学习班、理论辅导百余场次,会同市委组织部、党校对全市党员干部分批分期培训,收到了明显效果。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市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以及2010 年远景规划,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为全市“创百亿”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理论教育方面,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武装党员干部取得新成就,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和党员教育工作,并根据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市开展了学习孔繁森同

志事迹主题活动、“学理论、学党章”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认真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济源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新闻宣传取得新突破。围绕济源现象、工业技改、招商引资、富民工程等大举措,及时进行大篇幅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发稿量突飞猛进,每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数百篇,扩大了济源的影响和知名度。特别是《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的《王屋山下铸辉煌》长篇通讯和《参考消息》发表的《济源将成为新的经济热点》的报道以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济源飞起来了》、《济源将成下一个经济热点》、《现代愚公故事》等电视片,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成功组织了“中国诗人济源采风团”、“薛铁军摄影展”、法美日等五国专家来济采访等活动;1999 年,“中国河南济源对外网络宣传信息平台”开通,成为让济源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济源的又一便捷渠道。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1995 年,我市被文化部、人事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市”。我市创作演出的现代豫剧《王屋山下》,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金三角”戏剧大赛8 项大奖和全国戏剧文华奖新剧目大奖、舞美奖、表演奖三项大奖;我市创作的大型舞蹈《愚公魂》在省第七届音乐舞蹈大赛荣获第一名;我市创作的戏剧小品《招聘》在全国第二届“金狮奖”小品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河南省“团结奋进,振兴河南”合唱比赛中,济源市党政领导和百余名学生齐声高歌,荣获一等奖。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提高全市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服务为指导思想,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在城市广泛开展以“抓七不、治六乱、创三优”为重点的“三优杯”竞赛活动,大力整顿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美化市容、市貌,优化城市环境。在农村开展了以破除封建迷信、告别陈规旧习、“刹三风”为主的“树新风”活动,禁止婚丧事大操大办,多数村都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扎实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1999 年,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建设家乡,增辉济源”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统领,以纪念五四运动80 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0 周年、开展城市“五创建”、农村“五下乡”和学习交警五大队“五个五”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1995 年,大张旗鼓地组织开展了纪念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发表50 周年活动。5 月份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座谈会,中宣部、中组部、中央党校、社科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中直机关的领导、专家及李德生、刘英等同志及省委、焦作市委、济源市党政领导共200 人参加会议。中央和驻京各新闻媒体分别作了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万象更新创新工作求突破2000 -2006

进入21 世纪,济源市宣传思想工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构建“重点宣传策划、重大活动组织、文明建设指导、理论学习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体系为着力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新世纪,新气象。济源市在21 世纪初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何调动全市各界积极投入到发展大潮中来,成为宣传部门的新课题。从2000 年起,全市认真贯彻《中共济源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意见》,严格执行市委关于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五项制度,狠抓规范,使全市中心组理论学习实现了“两保证”、“五统一”,即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统一学习计划、统一学习内容、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资料、统一学习检测,使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和重大决策得到有效学习贯彻。先后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六大精神、十七大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举办专题辅导报告百余场,基层宣讲两千多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

2002 年,围绕市委提出的“率先在中原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新世纪、新战略、新目标、新跨越”大讨论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开展2000 年是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年。印发了《中共济源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济源市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的规定》以及关于加强农村、企业、学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2001 年起,为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各乡镇都建立了1-2 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各示范点都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部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政策法规教育、文化阵地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留庄英雄民兵营及“杜八联”革命纪念馆、愚公移山群雕处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2003 年起,按照“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双创工作部署,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领导机制、市级领导承包路段责任制、创建任务申报制、督导检查机制、考评奖惩机制等,调动了全民创建的积极性。2003 年,我市相继通过了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初检和省级文明城市专家组调研检查。在全市建立完善市民文明学校200 多所,保证市民参训率不低于95%。以市民文明学校为主阵地,以道德规范、文明知识、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对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在全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诚实守信万人行”集中签名活动等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引向了深入。在全市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活动,制定了《济源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济源文明单位百分考核标准》,加强了对文明单位的管理。2004 年,我市被命名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五龙口景区被评为全省首批九大文明景区之一。“手机文明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2005 年,克井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轵城镇西轵城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克井镇克井村被评为全国文化大院先进单位。

文艺创作呈现新气象。召开全市首届文艺创作大会,激发广大文艺工作创作积极性。2000 年,舞蹈《愚公魂》代表我省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获“群星奖”,并于党的十六大期间晋京展演;少儿戏曲表演唱《飞啊,飞啊,我乐哈哈》在全国上百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并晋京演出;2001 年,在全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评比中,我市共有3件作品获奖。先后组织王屋山供水工程通水典礼“梨园春”文艺演出、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来济慰问演出、庆祝邓小平诞辰100 周年音乐会、“与篮球一起飞”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新闻宣传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各类新经验、新风尚和新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先后组织新闻单位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观》,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若干意见书》,深入开展“三项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了新闻单位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外宣工作树形象。2001年开始,外宣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宣传济源,树立形象,加快发展,促进开放”为主题,以促销旅游产业、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加大了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多次组织“济源之旅”大篷车旅游宣传推介,极大地提高了济源的知名度。精心组织对外新闻宣传报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多次报道济源。其中,“世纪旅游年”、王屋山供水工程等集中宣传报道,均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2001 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济源市王屋山饮水工程的建设情况;2002 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济源举办第四届学生美育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闻;2005 年《河南日报》头版头条《济源:优势对接提升区域创新》、《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济源:构建人与大山新和谐》刊发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文化产业有了新发展。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下发《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规划了以“一带两城三个产业功能区”(一带即环形文化旅游带;两城即篮球城和文化城;三个产业功能区即以济渎庙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品产业功能区、以九里沟为依托的艺术培训和书画交易产业功能区、城市主要文化场所为平台的文化娱乐产业功能区)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济源篮球城、文化城、古轵生态苑、九里沟写生基地、大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济源文化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愚公移山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2005 年,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认真组织开展了拍摄《让世界了解你和谐济源》、《走遍中国山水济源》,中央党校召开理论研讨会,河南省委召开座谈会,济源市委、政府召开纪念大会、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济源集中采访活动等十四项系列纪念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挖掘、展示、张扬和提升了新时期愚公精神内涵和愚公家乡的崭新风貌。在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上,愚公移山精神被正式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解放思想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2007年以后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宣传思想工作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进一步创新理论武装工作。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础,全市干部群众的理论素质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2007 年,在全市牵头组织开展了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以“新时期、新发展、新形象”为重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把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干部作风的转变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各级各部门坚持用发展的实绩印证解放思想的成果,着力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难题,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从2008 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月末大讲堂”活动,利用每月末的最后一个星期六,采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和市委常委作辅导报告的形成,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月末大讲堂”活动已持续开展了五年多时间,创新了学习形式,丰富了学习内容,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热烈欢迎。组建市委形势政策宣讲团,集中开展“形势政策进基层”宣讲话动、“十七届三中全会理论政策”宣讲活动等,进一步统一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增强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2012 年,在十八大精神集中宣讲过程中,共抽调各级领导干部354 人组建成市委宣讲团,深入全市宣讲700场,宣讲范围覆盖到各机关、各高(学) 校、基层全部551 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和30 家重点企业,真正实现全员覆盖,确保党的十八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为重点,大力推行“四化一考”(学习全员化、学习组织化、学习制度化、学习价值化,以考促学)学习制度,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显著提升。

进一步强化新闻宣传。2007 年开始,市委提出“强化两头,弱化中间”的新闻宣传指导思想,对内宣传上,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闻宣传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精心策划,开展系列报道,特别是2012 年精心组织的“一文六问三十篇”、“玉川亮见”系列报道,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效果良好。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医疗卫生、教育、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2008 年开始,确立了“上大报(台)、攻头版(条)、出亮点、树形象”的指导思想,围绕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品牌、愚公移山精神文化品牌、王屋山旅游品牌三大品牌,集中组织开展了愚公故里集中采访、“走进愚公故里,感受文明济源”集中采访、网上看河南济源集中采访、新型城镇化济源集中采访等一系列活动,一批有份量的新闻极大地提升了济源的知名度,营造了济源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2012 年,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济源全域一体化新城乡》,新华社刊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征兵样本”河南济源市兵员征集“同义务、同待遇”经验解读》等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以“愚公故里、灵秀济源”为主题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央视黄金时段连续播出。

进一步加强网络宣传管理。市委高度重视网络宣传管理工作,2010 年正式成立网络宣传管理科,负责全市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加强网上舆情监测,提高网络舆情引导水平,形成互联网突发事件处置“由党委政府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涉事单位具体处理”的工作格局。

进一步加强全民文明素质教育。2007 年起,我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开始实施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济源人”为主题、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卫生健康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坚持“一个中心,两大活动,四个载体”,即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教育这个中心,开展好“十大不文明行为集中整治活动”、“文明系列创评”活动,选择不同的活动载体,企业以“四赛”(赛发展、赛环境、赛文化、赛创新)活动为载体,农村以“三讲一学”(讲道德、讲法制、讲卫生、学科技) 活动为载体,机关以“四型机关”(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创建为载体,学校以“小手拉大手,共向文明走”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市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群众践行文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正气得到进一步弘扬,文明素质教育氛围浓厚。加强农村“一约三会”工作,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文明和谐促进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市道德模范彭世英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沁北电厂抗风雪英雄郝法鹏荣获第二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我市道德模范卢金凤、孔祥友、苗金英、,小保等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进一步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建立工作台账,细分任务,明确责任,严格落实,使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千家万户,2008 年,我市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定《济源市20092011 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做好规划,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用三年时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称号。

进一步重视文化文艺工作。以“欢乐中原和谐济源”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为主题,以市、乡、村三级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为阵地,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形成了广场文化活动特色品牌。文化中心示范村、农家书屋、数字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文艺精品创作取得新成果,2008 年,大型抒情寓言剧《愚公移山》获得河南省“文华大奖”10 项殊荣;由我市参与拍摄制作的40 集电视剧《王屋山的传说》在央视一套《精选剧场》首播。2009年和2010 年,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两次走进济源,唱响全国,宣传了济源,激发出广大群众爱国爱家的豪迈情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1 年,电视剧《王屋山下的传说》获得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现代豫剧《王屋山的女人》获得省文华大奖;2012 年,豫剧《王屋山的女人》荣获河南省“文华”大奖、第五届黄河戏剧奖,并于十八大前夕进京参加优秀剧目展演。充分依托愚公移山文化、王屋山道教文化、济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了“愚公故里·魅力济源”全国摄影大赛、2012 海峡两岸道文化合作论坛、荆浩国际学术论坛暨“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叫响了济源文化品牌。

进一步加强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先后完成了文化、广播电视、新闻“三局合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市文艺院团(市电影公司、市电影院、市豫剧团)改制和电台、电视台合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织专家编写《济源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积极筹建济水文化产业园、愚公文化产业园,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进一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2010 年,在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发表60 周年之际,集中开展了以“一会四行”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纪念活动。“一会”即:组织召开纪念毛泽东《愚公移山》发表65 周年座谈会;“四行”即:组织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济源行、中央主流媒体“看愚公故里、话愚公精神”济源行、全国摄影爱好者济源行、中外客商济源行活动,活动进一步宣传、弘扬了愚公移山精神。2012 年,开展了济源城市精神表述语评选工作,经过层层推荐,最终,“愚公移山,敢为人先”被确定为济源城市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 1015 日至18 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审议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 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2012 3 月,市委召开十一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我市文化繁荣发展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济源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源文化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根据全会精神,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对外树形象,对内抓基层,中间抓队伍”的工作思路,突出“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典型带动”,创新载体,扎实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对外宣传、文化文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文化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市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济源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