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共青团事业发展及成效
济源市共青团事业发展及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济源市委始终紧跟党政时代步伐,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团组织建设,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根本,以认真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四项基本职能为抓手,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全市共青团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组织机构沿革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源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1948年成立时全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源县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源县委员会”。1951 年5 月1 日,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源县首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共产主义青年团济源县第一届委员会,陈胜伍任书记,杜志成任副书记,内设组织部。1953 年共青团济源县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届委员会。1954年5月共青团济源县委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济源县委第三届委员会,由15 名团县委委员组成,王漠忠任团县委书记。1956 年共青团济源县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济源县委第四届委员会,由19 名团县委委员组成,候补委员三名。1959 年共青团济源县委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听取并讨论了王培亚等同志代表上届团县委所做的各项工作报告并一致通过,大会共产生29 名县委委员候选人。1988 年十一月二日共青团济源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济源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共计委员25 名,候补委员4 名。1991 年共青团济源县委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共青团济源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三十一名,候补委员四名。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提交大会进行直接差额选举。1993 年共青团济源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召开,选举产生共青团济源市十四届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其中书记一人,副书记两人,常委含差额一人。1996 年3 月12 日,共青团济源市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在市宾馆召开。团市委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各单位团组织负责人80 余人参加了会议。2003年7 月19日,团市委书记孔庆贺作为济源市唯一的代表赴北京参加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济源市受省直管以来首次派代表参加全国团代会。2007 年9 月21 日共青团济源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行政区会议厅开幕,出席团代会代表280 名。2008 年6 月10 日团十六大代表、团市委书记张啸代表全市20 万团员青少年赴京参加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交流范围。
二、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状况
(一)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袁帮助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1、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教育方针中把德育摆在首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青少年德育提出明确要求。团市委始终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思想指南,始终坚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紧跟党政步伐,理论联系实际,以“五四青年节”、“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为契机,通过开展主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知识讲座、举办节日纪念活动等形式集中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十八岁成人仪式”等一系列活动。2001年以“弘扬五四精神,做新世纪青年”为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2002 年开展纪念建团80 周年系列活动,回顾了中国共青团80 年的光辉历程,提出了新时期共青团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广大青年“继承光荣传统,肩负新的重任,再创新的辉煌”。2003 年10 月18日团市委组织了全市的“18 岁成人宣誓仪式”,通过2000 名青年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04 年广泛开展以“实现宏伟蓝图,奉献青春智慧”主题活动,通过在广大团员青年中举办演讲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5年充分利用建团83 周年和五四运动86 周年的有利时机,广泛建立团员青年理论社团,开展大规模的“愚公移山杯”团理论知识竞赛、“我为团旗添光彩”演讲赛、“厚重玉川青春济源”五四青年文化节、“五四先进表彰”,从而更加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本年济源团市委和济源建委团委被团省委授予“河南省开展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2006 年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开展“我与祖国齐奋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团干学习班、征文比赛,创新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暨 “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成人道路”济源市18 对成人仪式主题教育活动等,引导团员青年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2008年抓好重大节日机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团,教育青年,特别是团十六大、省委青年工作会议召开后,团市委联系济源实际,进一步明确下步工作方向。2009 年为迎接建国60 周年和少先队建队60周年,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团市委联合市委宣传部等5 家单位举办了“为孩子鼓掌”首届济源市青少年才艺大赛。全市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参赛人数达2550 人。
2、扶植青年成长成才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武、评优树先等活动,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帮助团员青年致富。这一做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988年开展了“奋飞达标”竞赛活动。1989 年团县委被评为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1992年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植活一棵树木,再造一块景区”活动,在团员青年中掀起了一股“愚公青年奔小康”热潮,帮助农村青年增收致富,同时全面开展“四合格建设”、“愚公青年奔小康竞赛”、“青工效益工程”等活动,着力提高青年素质。1993 年以来,连续多年在各类企业中开展“青工技术比武”、“青工技术比赛”、“青年星火带头人”评选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先进典型。1994 年创建了青年文明号,在全市开展青工技术比赛,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帮助青年脱贫致富。同年共青团济源市委被团省委表彰为少先队“五自”活动组织奖、先进团市委。1996 年4 月团市委与市总工会、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济源市第二届青年职工岗位技能竞赛”,竞赛选出了12 名青年职工岗位技能标兵和49 名岗位技术能手。1997 年青农战线大力实施“富民兴团工程”,团市委定点联系10 个村,筹资百万元开发项目,建立两个共青开发基地,全年共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20 人,其中市级16 人,省级4 人。2002 年新发展领办项目5 个,在数量和效益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培育青年星火带头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推荐省级青年星火带头人2 名,全国青年经纪人1名,并成立了以孔庆贺为主席、96 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青年联合会。2003 年4 于15 日全市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班暨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启动,聘请科技、农业、畜牧部门技术人员为农村青年传授科学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富民兴团”工程,培养农村青年经纪人,星火带头人,促进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至2003 年底全市已有各类青年致富带头人1000 余名。2005 年,深入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健全组织网络做好就业信息收集、岗前培训、组织外出务工等工作,全年举办青年培训班30 余期,培训青年农民15000 人次。同时,以懂科技、善经营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主,大力培养农村青年经纪人、青年致富带头人等活动。
2006 年,全面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行动和“阳光工程”。广泛开展“青年专家进百村,科技服务进家门”活动,培养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100 名,有力帮助农村青年增加收入,脱贫致富。2007 年开展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活动,培养120 名青年致富带头人,同时面向广大农村青年,开展种植、养殖、电脑、钳工、焊工、汽车驾驶等实用技能培训,集中培训农村青年3000 余人,为建设新农村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2008 年团市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农村有志青年提供科技、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加快其创业的步伐,一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4人被评为河南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3、开展评优评先,鼓励团员青年争当时代先锋
为树立和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青年楷模,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团市委开展了“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愚公青年奔小康”、“青年星火带头人”等系列活动。1992 年我市团组织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新疆讲话,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和河南省第十次团代会精神,广泛开展了“四合格建设”、“愚公青年奔小康竞赛”、“青工效益工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培养四有新人,深化青年思想教育,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1993 年在“五小智慧标竞赛”活动中,一名同学被焦作市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同年济源市亚桥养鸡场厂长获河南省“农村星火带头人”荣誉称号。1995年在全市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近年来通过开展“导师带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我为企业献一策”等活动,引导青年职工在科技创新、节能增效、环境保护等方面创先争优,共培育市级青年岗位能手300 多名,省级青年岗位能手50 余名。1996 年市第二届青年职工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结束,市电业局杜少义等12 名同志获得“市第二届青年职工岗位技能标兵”称号;矿山机械厂王永革等49 名同志获得“市第二届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1997年在全市农村联合开展了争当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评选活动,向社会展现当代青年农民的风采,并授予闫文华等十名同志为济源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2002 年举行第二届济源市“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团市委联合教育局、市少工委授予任闻洁等10 名同学“济源市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2005 年举行第五届十佳少先队员、辅导员评选表彰活动,济源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张海峰荣获“河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称号,3 名辅导员荣获“河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展示了我市少先队自身建设的成果。2007 年“六一”前夕,召开了济源市“十佳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暨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表彰大会,团市委先后在全市树立各类省市级先进典型数十名,优秀大学生蒋立宝的事迹在《中国青年报》、《大河报》、百度、谷歌、网易、新浪等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和网站上报道,展示了济源青少年的良好形象。2010年为树立一批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济源征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团市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第二届“济源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
(二)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袁服务党政中心工作
党团体制合一之后,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功能,利用团市委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济源市各项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在帮助青年就业创业、丰富青少年文化活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1、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1990 年举办“学习雷锋典型演讲会”、“济源庆六一儿童运动会”等,丰富团员青年课余文化生活。1993年举办“毛主席在我心中”主题纪念活动,学习《邓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1994 年在全市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五自”活动、“雏鹰行动”、夏令营等活动,活跃青年的课余文化生活。1995年组织开展青少年书画展、歌咏比赛等活动。1996 年全市各级少先队以“五自行动”、“手拉手互助行动”、“启明星科技行动”、“百花园文化艺术活动”等主题活动,本年有2 个少先大队被全国少工委命名为“雏鹰大队”,5 个少先队主题活动被全国少工委评选为“优秀五自活动”,有10 个少先队员获“三级雏鹰奖章”。2000 年12月2日是全国保护母亲河宣传日,团市委组织200余名爱好美术的中小学生共同绘制“小手做起来,绿色助申奥”巨幅长卷,为中国申办2008 年奥运会做贡献。2001 年成功举办第四届“希望之星”夏令营,活跃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2004 年举办以“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四有新人”为主题的济源市首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开展济源市首届五四新闻奖评选活动。举办济源市青少年书画擂台赛,推出了一批青年文化新人,展示了青年文化精品。2005年5 月在世纪广场开展了以“厚重玉川青春济源”为主题的济源市首届五四青年文化节。2008 年举办“青春为奥运喝彩”、“济源市五四青年歌手大奖赛”,共有3000 多名青年歌手参加了比赛,近三万人次直接参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青年欢迎和社会认可。2009年为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举办了济源市首届青少年才艺大赛。2010 年团市委、少工委依托青少活动中心,创新工作方法,与市联通公司合作,共同举办第二届青少年才艺大赛,为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10 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世纪广场举办了万人游园猜谜活动,悬挂谜面1 万余条,约万余名市民踊跃参与竞猜,场面气氛热烈。9 月中旬,举办了济源市希望工程爱心广场暨青少年读书节启动仪式,为市民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2010年9月,济源团市委被文化部、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教育部等单位联合评为第七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
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每年都利用“两法一条例集中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深入到社区、学校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990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增强青少年的道路交通意识和法制观念,确保少年儿童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团市委举办了“庆七一”小黄帽戴帽仪式,参加这次活动的有3000 名少先队员。2000 年5 月16 日团市委、司法局联合开通了148 青少年维权热线,并授予司法局148 法律服务中心为“济源市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2003 年12月24日首届“济源市杰出青年卫士”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为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法纪素质起到积极作用。2004 年举办“济源市青少年远离毒品宣传月启动仪式”“万名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展览,远离违法犯罪签名仪式”,积极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2005 年开通“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热线,分设了人工服务、法律咨询、控告投诉、心理咨询、青春期知识五条中继线路,为青少年提供生理、伦理、心理教育服务;开展青少年网上文明行动,有效净化青少年的上网环境。2006年成立济源市法制教育基地,使青少年学法懂法、争做文明守法好少年。2007 年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自护教育,实现绿色上网,同时又在中华愚公网进行了交流互动,解决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戒除青少年网瘾系列教育,为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 年,团市委联合市综治办等21 个单位,开展了第三届济源市杰出青年卫士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评选表彰活动,动员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建设平安济源、和谐济源的伟大实践。2010 年积极开展“共青团与人大、政协代表面对面”活动。探索“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等长效机制,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代言青少年利益,反映青少年诉求,畅通青少年诉求表达渠道。完善12355 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建设,发挥成员单位、心理类社团和机构的作用,围绕学习、就业、恋爱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开展12355 进校园活动,聘请法律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两法一条例”和安全自护知识培训。
3、扎实推进希望工程
1993 年以来,团市委在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献一片爱心,筑希望工程”“一加一结对救助”等希望工程活动,并建立愚公希望小学。1994 年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近年来进一步深化“希望工程”活动,组织了“一加一”结对助学、百团爱心助学行动、共青爱心助学行动,“圆梦行动”、“牵手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5.19 希望工程助学公益日”等一系列有声势、有效应、有特色的筹资助学活动。累计筹集资金100 余万元,建立希望小学4 所,希望书屋9所,救助失学儿童3000 余名,大学生100 余人。1996 年我市成功申报了承洪池希望小学和毛岭村希望小学,两所学校投入建设。1997年新建毛岭希望小学和水洪池希望小学,收到外地捐助物资17 万元,“1+1”受助学生达200 名,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有奖储蓄”完成700万元。2002 年济源市遭遇连续干旱的恶劣天气、造成山
区部分乡镇农作物绝收,使部分特困家庭学生面临辍学困境。团市委组织全市100个基层团组织对山区4 乡镇受灾严重且家庭贫困的100 名中小学生开展爱心奉献活动,使每名学生得到100 元救助款和学习用品,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竭诚服务青少年,更好地为青少年排忧解难”的宗旨。2003 年4 月16 日启动共青爱心行动,筹集资金6 万余元,救助特困学生20 余名。2004 年广泛开展“我要上大学,紧急圆梦行动”、“关注希望的大眼睛”、“奉献共青爱心、大峪学子圆梦”、“菠萝派资助贫困学生”等一系列爱心助学活动,据统计共资助中小学生58 名,大学生25名。2005 年团市委在百货大楼前举行希望工程找零捐赠活动暨“519”希望工程劝募日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为济源市大峪镇砚瓦河小学捐献了希望书屋。2006 年继续开展“希望工程找零捐赠活动”,进一步加大希望工程筹资力度,向轵城河岔小学、五龙口裴村小学、下冶曹腰小学、思礼洛峪小学捐赠了总价值1 万元的图书。2007 年在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开展了“百号爱心助学行动”,全市100 多家青年文明号集体积极响应,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形式对山区贫困学生进行救助。
2008 年10 月在源园广场举办济源市希望工程爱心广场暨青少年读书节启动仪式,向学生赠送了图书、发放爱心救助金,共有223 名学生受到资助。并开展大学生圆梦助学行动,争取中烟帝豪希望小学改扩建项目,王屋小学申报成功,争取资金40万元,同年济源市团市委获河南省希望工程组织奖。2010 年,通过“5.19”希望工程助学公益日并启动2010 年希望工程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并在全市各中职中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和贫困学生档案,使广大寒门学子顺利走入大学校门。
4、帮助青年就业创业
1992 年以来团市委组织各方面力量帮助下岗失业青年、农村贫困青年、贫困生等,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全市特别是在农村开展大规模“愚公青年奔小康”活动,大力兴建小康工程,培养典型,以带动山区青年走上富裕之路,帮助青年就业创业。1993年,有一名青年获“河南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荣誉称号,支持青年实现自主创业。1995 年环球运输集团汽车站等10 个青年团体获济源首批“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1997年,一方面强化小额贷款项目,深化与市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市中小型企业担保公司合作,为青年创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简化办理手续,支持青年创业。目前,发放小额贷款592.5 万元,为179人提供创业贷款,带动600 人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加强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青年的工作,积极探索符合青年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式,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有力促进了青年就业创业。1998 年4 月推出了“济源市下岗职工创业行动”,通过教育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培养青年兴业领头人,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2004 年第一期青年科技培训班由思礼乡团委和农村青年经纪人王红星联合举办“思礼乡共青养殖大学”,聘请河南农大,郑州牧专的专家向农村青年传授现代农业及种、养技术,促进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
本年共举办农村青年致富培训班30 余期,培训青年农民5000 余次。2005 年深入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工程,聘请科技、农业、畜牧部门技术人员为农村青年传授科学实用技术,促进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全年培训农村青年3000 余人。2006年组织企业青年职工广泛实施“创新创效”行动。先后开展旅游星级饭店技能大赛、首届青年安全示范岗评选、青年文明号主题实践等特色活动,为广大团员青年成才创业提供了机会和舞台。2007年服务“百村富民”工程,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年共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100 余名,并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共青沼气工程、“百校结对村”活动等,全力服务好“百村富民”工程建设。2008 服务全民创业,开展济源市“十大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十大青年创业之星”和20 名“优秀创业青年”,引导激励更多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2009 年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驻外团工委联外、创业联谊会联内、基地带青年、创业带就业 “双联双带”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共青团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和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截止5 月底,共培训青年310人,落实培训资金12.4 万元,实现就业156 人,共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37万元,带动就业260 余人。2010 年6 月以“体验见习生活,提升就业能力”为主题,利用暑期有利时机,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岗位对接月”活动,加强青年就业技能培训,还与省青创中心,国开行河南省分行结合,开展了中小企业助业行动,本年共发放小额贷款1000万元,为230人提供创业贷款,带动800 人实现就业。
5、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自1990 年以来,连续多年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中开展“朝霞重晚晴”、“爱老敬老助老”等主题送温暖活动。1994 年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日”等活动。1995 年,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996 年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济源市团委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完善了农业、农技、林果、养殖等青年服务组织,围绕农民在生产和商品经济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济源全团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全力动员创新志愿者招募途径和方式,在全市注册青年志愿者2.3 万名,下设8 个服务队,一个志愿者协会,2 个志愿服务站,志愿者网络体系已经形成。先后围绕造林绿化、旅游、敬老爱老、关爱农民工子女、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在《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国家、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产生了积极影响。2002 年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青年志愿者集中行动,营造“道德规范进万家,文明新风靠大家”的良好氛围。2003 年是学雷锋活动开展40 周年、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10 周年,为弘扬雷锋精神,倡树社会新风,3 月5 日,济源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协会选举产生了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等,通过了济源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和济源市青年志愿者宣言。2004 年共建立各级青年志愿者服务站20 个,建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30 余支,新注册青年志愿者1200 余名,集中开展了为市民义诊、家电维修、提供家政服务、美化城市环境、义务植树护绿等,广泛开展了“青年文明号助万家”、爱心捐助贫困大学生、“共建新世纪绿色家园”、“捐献造血干细胞”等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八万余人。2006 年服务“五一”黄金周,开展济源都市游志愿者活动,服务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积极开展“返乡大学生服务城市创建”、“管理城市一天”等青年志愿者活动,300 余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维持秩序,疏导交通,义务提供服务。2007年新注册2 万名青年志愿者,积极落实全市团队各项活动制度,广泛开展帮助孤、寡、弱、残群体活动,在2007 年全省青少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中,济源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有2人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08年新注册志愿者6696 名,进一步创新志愿者活动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先后创新性地开展了题为“青春为和谐添彩”的集中志愿服务志愿月活动,“志愿中国、人文奥运、魅力济源”奥运主题宣传活动,支援四川汶川地震捐款捐物活动以及济源文明城市创建进行“十大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2009年共建立各级青年志愿者服务站10 个,建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20 余支,新注册青年志愿者3800 余名。深入推进了“一助一”帮困结对助老、助困、助学等长期志愿服务工作。2010年积极开展“节约一瓶水,捐助一元钱”抗旱救灾活动,全市青少年、少先队员共筹捐款8.97万余元,动员全市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向青海玉树捐款11.35 万元。
6、稳步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自1994 年创建青年文明号以来,我市的青年文明号创建逐步成为文明、高效、优质服务的典范。1995 年,环球运输集团汽车站等10 个青年集体为济源首批“青年文明号”。1996 年9 月25 日在奔月酒店举行了青年文明号命名授牌仪式,国税局税政科、豫光集团电解分厂电解工段、中行济中分理处被命名为96 年度河南省“青年文明号”。1997 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动“双争”活动的深入开展,决定授予交警支队三大队交通岗等20 个集体为济源“青年文明号”。授予郑卫等48名同志为济源市“青年岗位能手”。1998 年市交警五大队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999 年全市受到表彰的市级“青年文明号”26 个,省级“青年文明号”4 个,受到表彰的市级“青年岗位能手”30 个,省级“青年岗位能手”3 个。2001年举行2000 年度“双争”表彰及“青年文明号”认养绿地签字仪式、“青年文明号集体为党的生日献礼”系列活动、开展了“青年文明号号长”、“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评选活动。全年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6 个,省级青年岗位能手5人。2003 年开展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卡”、“百城万店无假货”、“共青爱心行动”“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等,树立了社会品牌,对济源市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信用示范体系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3 年新命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 个,省级青年文明号7 个,省级青年岗位能手6 个。2004 年制定青年文明号百分考核细则,对青年文明号进行考核。2005 年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以“青春·金诺·和谐”为主题,实施“五个一”工程,全市11个集体受到团省委表彰和有关行业命名表彰。2006 年实施
青年文明号“五个一”工程,不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年获省级青年文明号9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 个。我市有10 余人先后获得“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河南优秀青年企业家”、“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同时市法院第四人民法庭于5 月25 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共青团中央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007 年8月,举办了全市首届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班,有近百人参加培训,邀请团省委专家授课,对青年文明号创建进行了系统培训,这是我市第一次大规模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培训活动。2008 年青年文明号集体在参与和谐济源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1 个单位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8 个单位获省级青年文明号,22 个单位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2009 年10 月,举办了团干部和“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班,有31 家创建集体获“青年文明号”称号,38 名青年被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7、稳步推进沿黄开发、植树绿化工程
为了增强团员青年的生态文化和环保意识,同时为我市的绿化建设做贡献,1992 年济源市团委针对济源市山多、景美、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植活一棵树木、再造一片景区”活动。1993 年,设立沿黄实验扶持资金,实验项目开发专项资金。1995 年开展“手拉手,绿化太行”活动。1996 年开展我为绿化太行做贡献,中小学生开展义务采种,支援太行绿化,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情操。1996 年河南省青年农业综合开发结束后,团市委分别获得团中央“黄河护林二期建设先进集体”和受到团省委的表彰。1999年4 月28日举办青春美少女队“保护母亲河”专场文艺晚会,开展了“捐一亩林,献一份爱,共同营造世纪林”募捐活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栽植“十八岁成人林”、“红领巾管护林”、“青年志愿者林”将植树与育人融为一体。2001 年成立技术指导组、工程实施组,严把苗木质量关,科学规划,严格制度,完成5 个小班的补植补造任务,植树30 万余株。同年4 月顺利通过团中央年度检查验收。2002 年开展母亲河生态监护活动,1000 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旨在使青少年成为绿色文明的指导者,在全市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5月30日团中央领导带领林业、水利专家对济源市保护母亲河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对济源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给予了高度评价。工程实施以来,完成征地造林231.4 公顷,水平条田造林74.3 公顷,鱼鳞坑征地造林157.1 公顷,坡改梯工程49.7 公顷。2003年团市委组织全市团员青年积极实施工程建设,累计植树200 万余株,投入资金100 万元,治理面积5000 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自然条件。2004年团市委加大建设力度,举行了济源市保护母亲河集中行动启动暨“共青苑”揭牌仪式,协调水利、林业等部门,新栽各类苗木50万株,完成700 亩坡改梯工程及5 个小班的补植补造任务。同时,号召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团员青年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绿色承诺卡,呼吁市民“珍爱生灵,植绿护绿”,并于5 月30日顺利通过团中央全国保护母亲河工程专家组检查验收。2010 年团市委以青年文明号集体为依托,开展了共青团系统建设青年林、争辉新农村活动。此次活动以“建设青年林、助力新农村”为主题,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代表共300 余名青年组成了义务植树队,一起栽种树木,用实际行动为济源植树添绿,共同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济源市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