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巧制“不匝"门
济渎庙史载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说“始建”其实并不准确,应该说早在汉代这里已有庙院,济渎庙现存的<龙池石块记>和两株汉柏可证,至于汉代这里奉祀的是不是济渎水神,则已经不可考究了。大唐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济渎庙续建,命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监修,后经历代增修,才具有了今天的规模,整体建筑呈“甲”字形。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临渊门、龙亭、灵源阁等,西侧有玉皇殿、长生阁、天庆宫等,北区是东西二池和相关建筑。 寝宫前是大型水殿(也称拜殿)是历代皇帝或专使宣读祭水诏旨,进奉御香礼币的地方,由于战乱早已焚毁,连墙柱台基也于解放后五六十年代被清除,但那是济渎庙建筑群中最宏伟壮丽的地方。敬德奉旨修庙,首先从全国调来大量珍贵木材,数百名能工巧匠,并让禹州、神重①又专门烧制绀碧琉璃瓦和鸱吻脊兽。
开工那天,一位白发老人背着锛斧等木匠家具,昂然而来。敬德看了发怒道:“喂!你是哪州哪县派来的?你是来干活,还是让工地派人照看你?快快回去,速换身强力壮的来!不然,叫那狗官前来见我!”老人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老汉我并非委派,我是自愿来的。年老眼不花,能帮将军识别一下三十三种名贵木材,给数百种杂材排排用场,再不然,给木匠拉拉墨线也可,将军何必要赶我走!”敬德虽是一员猛将,也是一个乖觉人,见老人自动前来,想必有一些本领,慌忙拱手改口道:“失敬,失敬!敬德愚鲁,老人家莫怪,请问老人家高名上姓!”“山野草民,名姓不上凌烟阁,管它作甚!”从此敬德把老木匠带在身边,开始了水殿的修建。
水殿五间,四根大梁分别是桂、檀、楠、桦;八根明柱,分别是一对金杉、一对银否、一对霄杨、一对黑槐。金杉上雕金龙,银杏上雕银龙,青杨上雕青龙,黑槐上雕黑龙……八条龙鳞鬣奋张,虬屈矫天,一进殿就给人一种满天风聚云涌,普天甘霖即降之感。敬德进殿一看,惊异万分,昨天没点睛的雕龙,今天居然翕翕而动,似在上下腾跃,行云布雨,满殿异香扑面,凉风习习,细雨像已到眼前。细想四梁分明寓“南华跪坛”四字,看起来老人家如此安排梁柱,岂不是一位道仙!敬德出殿拱手问道:“老人家,敢问<南华经>深意何在?”
“什么南华北华,山野之人,一概不知。”说着只管一扫帚一扫帚认真扫地上锛斧砍下的木片(济源土语叫“不匝”)。敬德又问:“请问檩木采用啥树?”老人道:“东脊文杏、领桧、栎、榕、桐,东二脊红梅、领楝、榈、槲、柳,中脊槟榔、领椿、榆、木便桤,西二脊豫樟、领松、桑、楮、桉,西脊万橡领桐、樯、梓、椴。十根土檀,杂木而已。”敬德想破了脑袋也没有领悟出檩的寓意,只有“万象、刚强自断”一类的音响。水殿修好了,敬德又领着修两厢配殿和道馆功房。老木匠在水殿前两旁栽下了梧桐、鸟柏、翠竹、碧桃。梧桐引来了凤凰,鸟柏栖息着白鹤,风鸣唳天,白鹤舞风,翠竹潇潇,碧桃灼灼,好一个神仙世界。
诸殿落成,敬德突然想起了一件大事:山门未造。造山门必须用两块木板材,但巨材已经用尽。如用小块板材合成,将大损声威,而且与大殿不配。敬德苦着脸向老木匠诉说情由。老木匠笑着说:“将军勿忧!明天还将军一付门来。”敬德疑虑重重,夜里睡不着觉,悄悄来到工地,看看老木匠究竟如何施为。敬德惊呆了,原来老木匠把扫的“不匝”。一块块用唾沫粘在一起……“啊,鲁班仙师”敬德几乎叫出声来。但他没敢惊动,只好一步步退出了庙外。第二天,一大早敬德带领从人,捧了香烛来朝拜鲁班。老人已不知去向。两扇“不匝”门早安在了山门上。其门结实厚重,块块“不匝”合得天衣无缝,叩之声如金石,色彩交错,纹路如花朵,气味馥郁.香闻数十步。
人们为纪念鲁班,给他修了大石像,矗立在清源门前。可恨日寇侵华连济渎铜像三尊一起运往了岛国。
注:①禹州、神壁(hou):地名.在河南省今禹州市。以烧制业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