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窑阻击战

来源:
时间:2015-12-03 01:31

  孔窑阻击战

        1939年4月26日(小麦快熟时),一支由山西阳城开往洛阳方面的中国军队,途径王屋山区时,被大店的日军发现,即调日军支三队(当地人的称谓)一千多人由龟田太君率领尾追而来。

     前边是滔滔黄河,后面是日本追兵。黄河渡口渡船非常紧张。司令部向后卫营李长胜营长下达命令:在韩彦七孔窑阻击日军的命令,确保大部队安全渡过黄河。李营长接令后,即把阻击任务交给一连,令一连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日军,没有命令,不准撤退!并将营机枪排配给一连加强火力。

        一连经过侦查,决定在韩彦村七孔窑阻击日军,痛击敌人。七孔窑是韩彦盆地南面要塞,三面环山,一条南北向的大路,从盆地中心蜿蜒穿过,必经七孔窑两山间的山口才能到达黄河渡口。一连首先召开集行战动员大会,大家非常兴奋,决心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和日军疏于戒备的骄傲情绪,给日军迎头痛击。马上进行了兵力部署:一排据守左面山头,二排据守右面山头,三排与机枪排据守中央阵地,重点扼守山口,三者互为犄角,组成交叉火力网。各排领到任务后,立即进入阵地,利用地形地物构筑工事,居高临下,等待日军到来。

        中午,骄横的日军挑着太阳旗,以密集的队形,如约而来。守在中央的机枪排和三排战士屏住呼吸,等到日军进入有效射程以内后。两排同时开火,顿时枪声大作,日军纷纷倒下。同时,一、二两排也分别从左右两侧以猛烈的火力交叉射击。日军顿时乱了阵脚,四下乱窜,溃逃下去。

        日军被打垮后,一连官兵一面收集日军丢下的弹药、枪支,一面向后方报告战况。兄弟连听说一连打了胜仗,积极补给弹药,帮助转移伤员。一连官兵很受鼓舞。不少战士甚至跳出战壕伏在敌尸后边,专等日军再来。

    时间不长,日军退下后,马上组织兵力,分散队形,从几个角度往上冲。中国军队坚守阵地,与日军一个堰头、一个堰头的反复争夺。手榴弹扔上扔下,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打得十分惨烈。由于左右两个山头交叉火力网的掩护打击,日军大规模的冲锋始终不能实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日军的冲锋再次被打退。

        日军的两次冲锋没有得逞,只好改变战法,先用迫击炮猛烈轰击一连阵地,增加中国军队的伤亡。无奈地势险要,一连阵地布置的也较为巧妙,打来的炮弹不是落在空地,就是多从头顶飞过,对一连的杀伤有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炮击。日军又开始了冲锋。一连连长亲自指挥,战士们勇猛阻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半步。一、二两排也抽调精干力量,近距离交叉火力支援。经过两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日军又被打垮了。后方司令部得知一连三次打退日军冲锋,立即通令嘉奖,全连欢欣鼓舞

    经过三次激战,一连官兵减员将近一半。后方司令部得知一连三次打退日军冲锋,立即通令嘉奖。并从三连抽调一个排前来协助一连固守阵地。送来罐头、馒头、水补充战士们的体力。为迎接夜战。一连长将新调来的一个排布置在三排的阵地上,协同三排坚守中心阵地。鉴于弹药不多,连长要求战士们趁着天黑,收集弹药补充自己。

    当夜日军并未敢进攻,只是炮击一直未停,时紧时慢一直持续到天亮。天明后,日军发动了两次小规模的攻击,便僵持下来。阵地上异常寂静。直到中午时分,七孔窑西边突然响起了枪声。一连才醒悟过来。原来日军见连日的冲锋无法取胜,就采用正面佯攻,侧面迂回的战术。抽调一个小队的兵力,由韩彦向西南迂回至下冶村口,沿山谷向七孔窑方向前进,偷袭中国军队的侧后方,谁知事不凑巧,被附近村民发现,用石头和锄头和日军干了起来,引起了枪声,警觉了中国守军。     

        情况突变,一连长马上调整布置,组织火力向西迎敌。一连长刚指挥战士进入阵地,日军就从西面猛扑上来,双方立刻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经过半个小时的拼杀。日军冲进了二排的阵地。二排减员严重,全排能够战斗的仅剩九人。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且战且退,慢慢向主阵地靠拢。经过拼杀,日军伤亡也很严重,所剩无几。

     负责正面攻击的日军,见迂回成功。一阵炮击后,也发起了冲锋。一连腹背受敌,情况万分紧张。但战士们士气仍很高,誓与阵地共存亡。在连长沉着指挥下,不放空枪,利用有利地形,伺日军迫近时,各种武器,同时开火,增加了杀伤力。二排的九名战士,也组织了两次反冲锋,把丢失的阵地又夺了回来。直至太阳西沉,撤退的命令下来时,阵地毅然掌握在一连手中。一连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边打边撤,连夜渡过黄河。

        两天一夜的战斗,一连官兵共打死打伤日军一百多人仅在韩彦路东队大场上,一次就火化日本兵四十多人(当地目睹者说)。一连也阵亡连级干部三人、排长四人、班长九人。全连一百三十余人,剩下不足三十人。战士非常英勇,战斗非常惨烈。

 

                         卢传训等人回忆卢施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