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卢书英
卢书英,济源市下冶镇韩彦村七孔窑人。
1931年春,卢书英与卢国宪等人参加吴振、赵三河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王屋山区活动。1931年夏,卢书英与吴振、赵三河,在韩彦村龙潭沟组建炮局,制造枪支弹药,为红军游击队提供武器。1932年,卢书英、吴振、赵三河等率王屋山游击队参加黄背坪起义。黄背坪失利,吴振、赵三河被捕,惨遭杀害,卢书英侥幸逃脱,继续回到王屋山组建游击队并制造枪炮。1933年,韩彦造炮局被反动政府查抄,卢书英逃往山西避难。1939年,日军南下强渡黄河,卢书英率领游击队在韩彦七孔窑殊死抵抗,日军伤亡惨重。为报复卢书英,日军杀害了卢书英家老少十三口,卢书英也身中两弹,侥幸逃脱。1940年,卢书英伤愈后,自制枪支弹药,怀着国耻家恨,寻找日军报仇。
1940年冬,卢书英得知,王屋大店至黄河渡口、郑山王爷庙的日军公路近期修成,将要通车试行。自己亲自动手赶造地雷六颗,乘夜幕埋在龙潭二家地的公路拐弯处,以期炸掉日军军车。谁知消息走漏,被汉奸发现,向七孔窑炮楼上日军告密。日军连日追查,勘察了数天才将地雷起走。日本恼羞成怒,要派兵包围韩彦村,搜寻卢书英。卢书英害怕连累乡亲,变卖田产,南过黄河,逃往洛阳,投靠亲戚,另寻抗日门路。
当时,卢书英孟津香房沟本家堂弟卢振华,在洛阳青年军中任职。卢振华,黄埔军校毕业,对卢书英的遭遇深表同情,多方活动游说,为卢书英在洛阳长官司令部谋了个临时情报军职,并介绍他与孟津河防守军中的黄埔校友孙营长认识。孙营长也正为监视黄河北岸日军动向发愁。两人一见如故,随即成了朋友。
在孙营长的策划下,卢书英凭借在黄河北岸日战区的声望,很快疏通了与黄河北岸关阳渡口河防军的关系,保障南岸国军往来畅通;并在郑山王爷庙日军据点内以做“苦力”的身份派遣入了特工人员,监视日军动向,窃听日军电话,收集日军的各种情报。
七孔窑伏击日军
1941年4月,通过情报得知郑山王爷庙据点的日军近日抓了许多民夫,将到王屋大店搬运给养和弹药。卢书英即带一个班战士,连夜渡过黄河 ,来到七孔窑设伏。七孔窑南面有一座小土山,日军的公路从两山间的坪上穿过,坪东有一片坟地,在坟地中设伏,正好可以侧击经坪中北上的日军,而不伤及民夫。稍做休息后,就发现有六七个日军监押着二十多个民夫,扛着扁担和绳索出现在前面山间的公路上,战士们随即进入阵地,目不转睛盯着平地中公路的尽头,专等日军从西面绕过来。十几分钟过去了,仍不见日军露头。正在疑惑时,几声“叽里呱啦”的声音突然传来,卢书英眼疾手快,一甩手“呯、呯”两枪,走在前面的两个日军应声倒地,第三个日军刚准备还击,也被一神枪手一枪击毙。所押民工听到枪响,一哄而散。后边的四个日军急忙赶来增援,凭借着南面的小高地射击。在坟地中埋伏的国军全部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情况十分危急,必须立即转移。卢书英顺手扔出一个手榴弹,乘机带领战士脱离战场。
原来为日军带路的向导是本地人,抄近路从南面的小山包翻过来,与埋伏在坟地中的国军正撞个正着。幸而前面的三个日军只顾兴奋的交谈,没有注意观察,否则国军定吃大亏。这次伏击,仅打死三名日军,卢书英怏怏不快。但当地的民众听说卢书英带回军队打死三个日军,欢欣鼓舞。
探马庄炸日本军车
1941年秋,(豆子串黄叶时),郑山王爷庙日军据点有六辆汽车装载着在当地抢掠的物资,准备8月14日返回济源。卢书英得知此情报后,决定在探马庄北边的三座小山间设伏。日军的公路在三山中间绕行,路窄道狭。如果有一个班扼守北面的山口,击毁前面的汽车,道路一定会被堵死,狙击手负责击毙司机及司机旁的指挥官,爆破手负责炸毁汽车,其余战士相机从高处投掷手榴弹,布置停当,各班进入阵地。
不多久,日军汽车的轰鸣声便由远而近,前三辆车跟的较近,首先进入伏击圈,其余三辆落的较远,眼看机会就要失去,卢书英一枪打死坐在第一辆车司机旁的日军军官,司机一愣神,也被狙击手打死,汽车顿时熄火,横在路中。后面两辆车刚想反抗,也遭到同样的下场,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三辆汽车顿时变成三堆废铁,第四辆车急忙赶来,想要增援,也被一阵排枪打歪在路边,后边两辆军车,眼见寡不敌众,几个日军纷纷跳下汽车,推出迫击炮远远射击,不敢近前。卢书英担心南北日军增援,也不敢恋战。只好草草打扫战场,仅缴获日军指挥刀一把,银元几袋,其他物品不便搬运,立即烧毁,主动离开战场。
这次伏击,持续不足十分钟,击毁击坏日军军车四辆,打死打伤日军九人,包括一名叫做黑田的日军三太君。村里人说,自此以后,日军军车再也没有敢来过。
南河西袭日本骑兵
1942年4月12日,日本小野四郎率领12匹战马视察完沿黄河日军据点后,当晚留驻郑山王爷庙日军据点,计划13日晨返回济源。卢书英得知后,决定打此日军,夺取战马。鉴于骑兵机动性好,卢书英挑选了18名特等狙击手准备专打坐上骑,力求一枪毙命。当晚从关阳渡口过河,天明时赶到三教南河设伏。伏击点是南河西边一片开阔弯地里。日军的公路沿弯地弯过来,战士们一字型埋伏在弯道前方的台地上,专候日军的骑兵进入伏击圈。
暮春时节,山花烂漫,阳光容容,潜伏在草丛中的战士,不觉睡眼矇眬。直到将近中午,一阵细碎的马蹄声才使战士们来了精神,随着声响,战马出现了,一匹、两批……果然十二匹,一色红高头大马,每匹战马上都坐着一个耀武扬威的日本兵,日军的骑兵依次进入伏击圈,战士们也依次对准自己的“靶点”,调整距离。“打!”卢书英一声令下,当先一枪。挎着指挥刀的小野四郎应声栽下马来。战马一阵嘶鸣,绕着敌尸转了一圈,忽然狂奔。其余日军还没回过神来,也在一阵排枪后,纷纷落马。两个没打死的日军,在地上滚爬几圈,试图举枪顽抗。卢书英一跃冲上,一刀一个,立刻毙命。
整个战斗持续不足三分钟,毙日军官兵十二人,缴获战马九匹,其余三匹死伤战马,任由群众分吃。战士们骑上日军的战马,挥着日军的军刀,载歌载舞,一路欢畅,返回驻地。
卢书英打日本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当地百姓间广为流传。如:破坏日军通讯线路、割电线、拔电线杆、挖断日军的公路,在公路上埋设地雷……。但这样一位英雄不是死在抗日的前线,而是被国民党残害。 卢书英抗日战绩卓著,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却遭到国民党孙营长嫉恨。便于1943年春,派人乘夜间将卢书英从家中诱出,杀害于孟津言仓西边的黄河岸边。死时年仅36岁。
在百姓的眼里,卢书英是个抗日的大英雄。
一代抗日志士,在日军中纵横驰骋,杀敌无数,却冤死在自己国军的手中,寂然60余年。今乘抗日70周年纪念时,谨以此文再现英雄的业绩,让后人铭记。
卢多明、崔敬才、姚久全、卢振贤等人口述,卢施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