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与地方志

来源:
时间:2015-12-03 01:04
毛泽东主席在战争年代,每打下一个县城,总喜欢找当地的县志看。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不仅自己调阅了大量的四川方志,还辑选了部分方志推荐给到会的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同时,毛泽东还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此事得到党中央的支持和全国的响应。

    1960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武昌和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兼荆门县委书记梅白同志谈话时谈到地方志。主席问:“你这个县委书记如何当法?”当听到梅白同志说没有当过县委书记,并且缺少县级领导工作经验后,主席就谆谆地说:“朱熹这个人怎么样?他是理学家政治家。他到南康府,没有下车伊始,哇啦哇啦,像王明那样。他一去,就先看《南康志》。”接着,主席又说:“领导者要尊重历史。不懂历史的人,就不能理解现实。你去荆门当县委书记,至少先要知道《荆门县志》。”

    梅白同志赶紧找来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分别编修的两部((荆门县志》连夜阅读,并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两部《荆门县志》送到了主席那里。毛主席三天就看完了,让秘书高智打电话叫梅白同志来。梅白同志一到就请教毛主席:“您看了《荆门县志》有何指示?”主席说:“我发现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乾隆年间修的《荆门县志》是最好的一本。这说明中央政府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好坏。乾隆最基本的任务是团结汉人,反映中央政权有一定的开明性,比光绪年间编的县志好。‘官不修衙而修志’,我们党现在有的地方修大楼,讲阔气。中央最积极主张修志的是董必武。你到荆门以后,要修县志。第二,我发现《荆门县志》里反映了一个规律,就是荆门年年有旱。三年一中旱,五年一大旱。你到那里要注意改变这种状况,把解决旱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第三,要科学种田。完全靠老农不够,要靠新人,有文化的人。要尊重老工人、老农、但不能每一句话都照办。要尊重科学,不然,社会就会倒退。”